我们学习英语,就是要用它进行交流,以此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我们在交流时,不只是局限于口头交流,还要阅读书报杂志,在此过程中,就离不开理解。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阅读理解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它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要点、难点的掌握,是我们学好英语的捷径之一。
阅读理解已成为全面评估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题型,在平时训练和各级各类测试中占据着极重的份量。它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尤为突出,分值为30分,占全卷总分的五分之一。因此,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是获取高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考对阅读能力的测试主要有以下要求:考生要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能通过分析把握全篇的脉络。考生要根据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综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判断。中考阅读理解题在题目设计上有两种要求。有的阅读理解材料相对比较容易,文中没有生词,短文后所提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在短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只要读懂文章中所叙述的具体事实,稍加思索就能找到答案,这属于直接解答题。有的阅读材料中有生词,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词义或理解短文中关键句的意思,同时所提的问题可能在短文中找不到直接答案,如概括中心意思、推测作者意图、得出短文中没有明确说出的结论等,这些属于深层次理解性的试题。考生必须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以及根据文章线索和生活常识来推理判定,有一定的难度。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并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才能达到,要想靠短期内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学好基本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材料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阅读并及时检查阅读效果,通过分析错误原因,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度。
阅读理解是由阅读材料和所设的练习题目构成的,缺一不可。它是通过阅读所给出的各种材料,来解答所设置的练习,对初学英语的人来说,在阅读一些材料时,往往不知道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是可以摒弃的,而这些练习正是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所说的英语文字信息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对所给的阅读材料中的单词、短语的意思及根据上下文对它们的确切涵义的理解,从而扩展到对句子、段落乃至全文的意义理解,根据所设的题目,获取解题时的有用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不只是一些文章,还有各种各样的书信、图表、通告、广告和图片等。这就要求我们对它们的形式、内容有一个准确、系统、严密的理解能力。通过读、看,搞清图表中的内容,图表中的人物及其所在位置、时间、活动等。另外,还有文字如何与图表对应等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英语单词或短语都是一词多义,它们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含义,如果理解有误,就有可能影响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同时,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词语都在所学过或掌握的范围之内。有时候我们也会忘记一些学过的词语,这就要求考生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英文生词词义的能力,这也是做阅读理解题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在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或词义已经改变的短语。如果在课外,我们还可以在词典上查阅,但在测试或竞赛时则是不允许的。如果你有机会看到以前的竞赛题,你会发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猜出这些词义的技巧。我们应当根据上下文或文意猜测,而不是“瞎蒙”、“胡猜”。这个“能力”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平时就应当在这一方面加强训练。
如果你参加过《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或看见过相关试题,你会发现题量很大,仅阅读就有六篇。要想在两小时内完成这些试题,就不可能在阅读理解上花费很多时间。当然,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这些占分极大的题目。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迅速捕捉文章大意的能力。由于竞赛题量很大,要在120分钟内完成所有试题,这就要强调一个“速度”问题。读得快,理解得准确,解答得正确,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平时的阅读一定要注意训练自己的“速度”,注意“抓大意”的技巧。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解答较“明白”的试题,再针对较难的试题,重点阅读、推敲部分句子或段落。当然,这里所强调的“速度”,应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读完一篇文章,或浏览所提供的图表等,却对解题无补,反而浪费了时间。因此,要通过做一定数量的练习,总结各种阅读理解题型的技巧,在竞赛时才能做到运用自如。